这,就是现在好多平台上的 直播八字配对 景象。看着挺热闹,也确实有人信、有人捧场、有人掏钱。可要真问起来,这玩意儿 违法吗 ?你说它违法吧,好像没哪条法律明文规定,“直播给人算八字合婚就是犯罪”。你说它不违法吧,怎么总觉得哪儿不对劲,心里头咯噔一下?
在我看来,这事儿真不是简简单单一句“信则有,不信则无”就能打发的。它里面掺和的东西太多了,法律的 灰色地带 、道德的边界、消费者权益,还有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 迷信 氛围。
咱们先拆开看。 八字配对 这东西,老祖宗传下来的,说是根据你出生的年、月、日、时排出来的八个字,看看你俩是不是“合”。它本质上是一种传统文化或者说 民俗 范畴里的东西。过去呢,也就街边儿的算命先生,或者托人找个懂行的给看看。图个心理安慰也好,真信命运安排也罢,那都是小范围、个体对个体的行为。

可现在呢,搬到 直播 间里了。这媒介一变,性质也跟着变味儿了。直播是啥?面向的是 海量观众 ,具有 即时性 和 广泛传播性 。一个“大师”在一个小时里,可能同时影响几百、几千甚至几万人。他对着一两个连麦的人说的话,旁边的观众听着,可能就把自己代入进去了,对自己的感情或者未来的伴侣产生了不必要的焦虑。
而且,这直播算命可不是免费午餐。它是明码标价(或者说,以打赏的形式变相收费)的服务。连麦是要花钱的,刷礼物才能让大师看到你、优先给你算。算完了说你“冲克”,要化解,那就得请符、做法事,这又是一笔钱。这不就是一种 经营行为 吗?既然是经营行为,它就应该受到相关法律法规的约束。
那它到底踩没踩法律的红线?这才是问题的关键点,也是最让人纠结的地方。
首先,从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的角度看,它提供的是一种服务。但这种服务,它的效果是 无法保证 的,也 无法验证 。你付了钱,大师说你俩不合,分手了;或者说你俩很合,结果还是分了。你能说大师服务不达标,要求退款吗?太难了。因为它卖的不是具体商品,也不是有明确标准的技能服务。它卖的是一种“预测”,一种“说法”。如果这个“说法”是建立在明知不准、或者刻意夸大、捏造事实来诱导你消费(比如故意说你命不好,得花钱消灾)的基础上,那就有 欺诈 的嫌疑了。这不就触碰 诈骗 的边界了吗?虽然证明起来很困难,你得证明他是故意的,是骗你钱,而不是他真心相信他算的就是那样。
其次,涉及到 非法经营 的问题。提供算命服务,尤其以营利为目的、形成规模的,是否需要某种许可?虽然国家层面没有针对“算命师”的职业资格认证,但如果其经营模式涉及到集资、诈骗、或者扰乱社会秩序,那就可能构成非法经营。直播平台作为一个经营场所,是否应该为平台上这些活动负责?如果平台明知这种活动可能涉及欺诈或有害信息传播,却不加制止甚至参与分成,那平台也难辞其咎。
再者,就是涉及到 封建迷信 的问题。国家是一直反对传播封建迷信的。八字算命虽然有其历史渊源,但如果在现代社会,尤其通过直播这种大众传播形式,以夸大其词、危言耸听的方式进行传播,诱导人们相信宿命论,影响正常的生活决策,甚至以此敛财,这就不仅仅是个人信仰的问题了。这会影响社会风气,让一些缺乏判断力的人深陷其中,被贩卖 焦虑 ,被 收割 钱财。这算不算一种变相的 扰乱公共秩序 呢?
你想啊,一个本来对感情还有点信心的小姑娘,听大师说她跟男朋友“八字犯冲,强扭的瓜不甜”,心里是不是立马凉了半截?可能本来挺好的关系,因为这个“金口玉言”硬生生给拆散了。或者一个人被算出财运不佳,得花大价钱“补财库”,辛辛苦苦赚的血汗钱就这么流进了大师的口袋。这都是实实在在的 伤害 啊!这种伤害,不仅仅是经济上的,更是精神上的。它 贩卖希望 的同时,也 贩卖恐惧 。
当然,有人会说,这是 信仰自由 啊,人家愿意信,愿意花钱,你管得着吗?这话听着好像有道理,但别忘了,任何自由都不是没有边界的。当你的“信仰”自由建立在欺骗他人、侵犯他人合法权益、扰乱公共秩序的基础上时,它就不能再披着自由的外衣了。花钱买个开心、图个心理安慰,跟被忽悠得倾家荡产、或者被一个莫须有的“克夫相”搞得鸡犬不宁,这完全是两码事。
而且,很多直播间的“大师”并没有你想的那么“大师”。可能就是买了套算命软件,或者背了几句口诀,再配上点儿察言观色的本事,就能在直播间里忽悠得风生水起。他们利用的就是人们对未知的好奇、对未来的焦虑,以及在感情、事业不顺时那种抓住救命稻草的心理。这是一种非常精准的 情感收割 。
所以,回到最开始的问题: 直播八字配对违法吗 ?直接给它定性说“完全违法”可能在法律条文上缺乏最直接、最明确的依据,因为它不是盗窃、不是杀人,界定起来复杂。但它绝对不是一个清清白白、完全合规的行当。它 游走在法律和道德的边缘 , 擦着各种法规的边儿 。它可能涉嫌 以迷信为名进行诈骗 ,可能构成 非法经营 的部分特征,它的传播行为 助长迷信 、 扰乱社会风气 ,它的收费模式可能 侵犯消费者知情权和财产权 。
从监管的角度看,这无疑是一个 老大难 问题。怎么界定“迷信”和“文化习俗”?怎么获取 诈骗 的证据?怎么监管海量的直播内容?这些都是挑战。但这不意味着我们就可以视而不见。
在我看来,即使现在法律条文没有完全覆盖到这种新型的“迷信+直播+收费”模式,它的行为本身已经触碰到了 公序良俗 的底线,它的营利方式带有明显的 不正当性 和潜在的 欺诈性 。它在利用 传统文化的外壳 ,行 现代网络诈骗或非法敛财 之实。
所以,要我说,这玩意儿 应该被严加管理甚至取缔 。它可能不完全符合传统意义上某个特定罪名的构成要件,但它的种种表现,它的社会影响,它的盈利模式,无不散发着 违法 和 欺骗 的味道。它就像一个披着文化马甲的毒瘤,在网络空间里悄悄蔓延, 侵蚀人们的理智 , 掏空人们的口袋 。
它可能不是那种一抓一个准的现行犯,但它绝对是一个 需要被法律和监管重拳出击 的对象。因为它伤害的是那些最容易相信、最需要帮助的人,它贩卖的是廉价的安慰和高价的焦虑。这样的 直播 八字配对 ,已经不是简单的文化现象,而是 网络黑产 的一部分,是时候管管了,必须管管了。
发表回复